[1] 朱保林, 张淑佳, 林锋, 等. 离心泵叶轮设计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[J]. 水泵技术, 2005(2): 25-28.[2] 李随波, 魏培茹, 陈红勋. 缝隙引流叶片对低比转速离心泵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[J]. 上海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 2012, 18(4): 396-400.[3] 黎义斌, 张德胜, 赵伟国, 等. 叶片数及分流叶片位置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 [J].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,2008, 34(2): 45-48[4] 陈波, 袁新. 基于 NURBS 的叶片全三维气动最优化设计 [C]//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. 2005.[5] 陈波, 高学林, 袁新. 基于 NURBS 的叶片全三维气动优化设计 [J]. 工程热物理学报, 2006, 27(5):763-765.[6] 赖 宇 阳, 袁 新. 基 于 遗 传 算 法 和 逐 次 序 列 二 次 规 划 的 叶 栅 基 迭 优 化 [J]. 工 程 热 物 理 学 报, 2003,24(1): 52-54.[7] Piotr L, Sergery Y, Andrey R. Increasing flow efficiency of high-pressure and low-pressure steam turbine stages from numerical optimization of 3D blading [J].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,2005, 37(2): 145-166.[8] 张人会, 杨军虎, 李仁年. 离心泵叶轮的参数化设计 [J]. 排灌机械, 2009, 27(5): 310-313.[9] 肖若富, 王正伟. 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的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 [J]. 清华大学学报: 自然科学版, 2006,46(5): 700-703.[10] 黄典贵, 王异成, 孙金坤, 等. 国产 18 MW 汽轮机次末级型线部分的改进设计 [J].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, 2001, 21(4): 52-5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