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 林美珍, 郑松, 田慧桥. 巴戟天研究现状与展望(综述) [J]. 亚热带植物科学, 2010, 39(4): 74-78.
[2] 陈彩英, 詹若挺, 陈蔚文. 巴戟天的药理研究进展[J].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, 2009, 20(3): 291-293.
[3] Zhang H L, Zhang Q W, Zhang X Q, et al.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s of Morinda officinalis [J]. Chin J Nat Med, 2010, 8(3): 192-195.
[4] Wu Y B, Wu J Z, Zhang Q Y.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orinda plants [J]. Pharm J Chin People’s Liberation Army, 2009, 25(1): 64-67.
[5] Xiao H X, Pan S L. Review of the chemistry,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use of the plants in genus Morinda [J]. World Phytomed, 2003, 18: 243-248.
[6] Yang Y J, Shu H Y, Min Z D. Chemical constituent from Morinda officinalis [J]. Acta Pharm Sin, 1992, 27(5): 358-364.
[7] 国家药典委员会. 中国药典[S]. 2010 年版. 北京: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 2010: 75-76.
[8] 闫孝军. 浅谈巴戟天的炮制[J]. 山东中医杂志, 2013, 32(1): 51-52.
[9] 周灿, 杨梓懿, 许李, 等. 不同炮制去芯法对巴戟天多糖含量的影响[J].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, 2011, 31(1): 49-51.
[10] 田少雄, 孙树周. 不同巴戟天炮制品中糖的分布与含量测定[J]. 中国当代医药, 2011, 18(5): 42-43.
[11] 黄珍珍. 巴戟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[D]. 广州: 广州中医药大学, 2013: 3.
[12] Choi J W, Lee K T, Choi M Y, et al. Antinociceptive anti-inflammatory effect of monotropein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Morinda officinalis [J].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, 2005, 28(10): 1915-1918.
[13] 常颖, 郑启泰, 吕扬. X 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[J]. 物理, 2007, 36(6): 452-459.
[14] 龚宁波, 吕丽娟, 刘超, 等. 不同茎叶比例的穿心莲药材中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的X 射线衍射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[J]. 药学学报, 2010, 45(5): 673-676.
[15] 周传佩, 刘义, 沈雪松, 等. 热分析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[J]. 分析科学学报, 2001, 17(5): 430-437.
[16] 冯永辉, 杨世颖, 王树春, 等. 中药材半夏的X 射线衍射Fourier 指纹图谱分析[J]. 安徽农业科学, 2011, 39(29): 17874-17876.
[17] 王晶娟, 张贵君, 吕扬. 全蝎信息药效组分X射线衍射表征研究[J]. 中药材, 2010, 33(5): 671-674.
[18] 张丽, 王树春, 吴云山, 等. 马鹿茸的X射线衍射Fourier 指纹图谱鉴定[J]. 中成药, 2005, 27(5): 577-580.
[19] 王杰晶, 李银峰, 李佩, 等.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药物定性分析中的应用[J]. 现代药物与临床, 2013, 28(5): 815-818.
[20] 喻喜华, 陈晓辉, 李泽运, 等.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[J]. 中成药, 2011, 33(7): 1197-1198.
[21] 潘璋敏, 高祥洪, 张京力, 等. XRD 对WC 包银技术的研究[J]. 上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1997, 3(S1): 194-198.
[22] 潘璋敏, 陈忠传, 季小红, 等. 常见宝玉石饰品的XRD 无损伤鉴定[J]. 上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1997, 3(S1): 199-202.
[23] 周玉, 武高辉.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——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[M]. 2版. 哈尔滨: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, 2007: 1-95.
[24] 朱静, 张树波, 周祯来, 等. 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[J]. 实验室科学, 2009(2): 67-69.
[25] Raemekers K G H, Bart J C J. Application of simultaneous thermogravimetry-mass spectrometry in polymer analysis [J]. Thermochimi Acta, 1997, 295: 1-58.
[26] 陆昌伟, 陈云仙, 奚同庚. 质谱热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[J]. 化学世界, 2000, 41: 181-184.
[27] 周尚祥, 华勤, 闫永生. 热分析系统及其在铝硅合金变质效果上的应用研究[J]. 上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3, 9(3): 225-228.
[28] 于惠梅, 张青红, 齐玲均, 等. 热分析-质谱联用中逸出气体的脉冲热分析定量方法[J]. 中国科学: 化学, 2010, 40: 1402-1408.
[29] 陆昌伟. 热分析-质谱联用的新进展[J]. 中国科学: 化学, 2015, 45(1): 57-67. |